1xbetapp垃圾焚烧市场上,光大环境、粤丰环保、绿色动力、中科环保、启迪环境等在总营收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粤丰环保、海螺创业、高能环境、启迪环境等在净利润方面则下降20%以上。两项数据均有显著增长的是伟明环保、天源环保、军信股份、上海环境、城发环境等。
而在今年一季度的垃圾焚烧市场上,新项目中标数量也十分寡淡。中标的7个项目中,焚烧规模都在500吨/日以下,更有130吨/日的超小项目出现。
这些数据,也许都表明了同一个问题:大家对于现在的垃圾焚烧市场信心略显不足。
2020年以来,国家陆续下发了《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的通知》、《2021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踩了刹车”。
如果将2020年视为“国补退坡元年”,那么4年后的今天1xbet官网APP,这些政策带来的冲击已显而易见。不过,大部分垃圾焚烧企业已经过了观望期,开始结合自身情况探寻各种应对之道,或对外投资加大海外业务力度,或走资本市场收购重组路线,或继续深挖现有项目开展精细化经营,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这么一看,这些企业活得好像还挺精彩的。不过,这么多条路,究竟哪条才是最适合当下垃圾焚烧企业的呢?
近日,“环保圈”整理了部分上市固废企业的2023年年报数据,发现差别还是挺大的。
总营收方面,光大环境、绿色动力、中科环保、启迪环境、中国天楹等的降幅都在10%以上;净利润方面,粤丰环保、海螺创业、高能环境、启迪环境等则比同期大幅下降,降幅超20%,其中启迪环境降幅超过60%。两个数据均有显著增长的是伟明环保、天源环保、军信股份等。如伟明环保营收增长34%,天源环保净利润增长39%。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天楹的净利润增幅达到了173%。
在外部竞争激烈且政策因素不利情况下,这些企业是如何做到没有明显退步,甚至“双增长”的呢?其中,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也许发挥了关键作用,能很好的减弱主营业务一时的不足带来的冲击。比如瀚蓝环境,2023年总营收125.4亿元,比去年下降了2.59%。在工程类业务收入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垃圾焚烧、环卫业务、餐厨处理等运营类业务却显著增长,使得总营收只比同期有略微下降,数据上好看了许多。
再比如伟明环保,目前已经形成了环境治理、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材料三大业务板块发展的格局。报告期内,该企业对外供蒸汽量达到 5.48 万吨,处理餐厨垃圾 42.77 万吨,副产品油脂销售 1.44 万吨,处理污泥 13.48 万吨这些“副业”为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做出了不小贡献。
还有中国天楹,立足传统环保行业同时,以重力储能为切入点,串联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风电、光伏、储能以及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等新能源产业,打造第二成长曲线年成功签约河北怀来县、甘肃金塔县、山西右玉县、山西大同市、新疆伊宁县重力储能项目。
总之,在大环境不太景气的情况下,这些企业通过多元化发展,积极应对新形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站稳了脚跟1xbet官网APP,有的还实现逆势增长。
目前,生物质焚烧发电市场趋于饱和,收并购逐渐成为开拓市场的最快办法。3月28日,泰达股份发布关于收购广东润电环保有限公司100%股权暨签署股权转让补充协议的公告。泰达股份表示,如收购顺利完成,可增加泰达环保企业规模、稳固企业市场地位并提升在国内的影响力,根据测算将实现企业规模及利润的双增长。
此外,今年1月还产生了“A股历史上交易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重组项目”,那就是节能环境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募集配套资金的股份发行与上市1xbet官网APP,涉及金额111.64亿元。节能环境表示,此次重组将公司主营业务从节能环保装备制造领域向生活垃圾无害化、能源化处置领域延伸,完善了公司产业布局,构建了新的盈利增长点。
其实,垃圾焚烧市场的收购潮从去年以来就没停歇过,光是去年4季度,就发生了数起并购、增资事件:
顺控集团下属顺控发展公司、顺控环司按照与北京京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沧州京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署的增资扩股协议(1.68亿元),沧州京投成为顺控发展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海螺创业宣布将以人民币9.39亿元收购海创绿能10.37%股权,收购完成后,海创绿能成为海螺创业全资子公司。
康恒环境对宜宾康润环保发电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从34.00%增加到95.00%,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
首创环境以5200万元人民币收购贵州省都匀市一垃圾焚烧项目37.91%股权。收购完成后,都匀首创将成为首创环境全资附属公司。
中科环保出资1.59亿元收购龙净(厦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杭州热电(605011)拟现金收购杭州新世纪能源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杭州临安绿能环保发电有限公司51%股权。
发生在去年前三季度的其他收购案件就更多了,随便一搜索就有10多条(如下图):
从如此紧密的收购案可以看出,目前在新项目紧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资源整合是越来越激烈了。加之国补退坡政策的后续影响,以及补贴拖欠等其他问题的存在,这波收购潮或许会愈演愈烈。
其实,这种收购现象在其他行业也存在,只不过垃圾焚烧市场正好被几番政策和当下的大环境催化了。强的为了更强,广泛寻觅优质资产,扩大自身版图;而弱的为了不被淘汰,则迫切地想在竞争的激流中抓住一个好“靠山”。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联姻”都能成功。1月15日,绿色动力发布公告,宣布终止收购兰州丰泉环保、咸宁市中德环保等5个固废垃圾焚烧项目。终止原因为本次收购交易条件尚未成熟,且交易各方未就交易事项达成一致意见。
除了资本市场上的博弈外,不少垃圾焚烧企业还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加大了走出去的步伐。军信股份、泰达环保、瀚蓝环境、天源环保、伟明环保、康恒环境、浙能锦江环境、中国天楹都在过去一年里频频掘金海外。其中,动作最大的是泰达环保、中国天楹和军信股份。
2023年11月,泰达环保宣布与埃及Nahdet Misr公司签署了MOU协议(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在埃及开展固体废弃物处理合作。这意味着泰达环保正式开启了进军海外市场的新篇章。
中国天楹海则在年报中称,截至2023年末,海外业务已覆盖越南、新加坡、印度、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法国等东南亚、南亚、西欧等区域。其中,海外垃圾发电项目已在越南、新加坡、印尼等国家落地。
军信股份1月2日公告称,公司拟在泰国投资新建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投资不超2.1亿元。3月14日,军信股份称,因比什凯克垃圾科技处置发电项目的需要,在吉尔吉斯共和国首都比什凯克市设立了全资子公司。
3月,天源环保垃圾渗滤液业务在海外市场也取得新突破,成功中标越南宁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项目,该焚烧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日处理垃圾渗滤液160吨。
除了中标和签署协议,还有企业通过收购方式扩大海外版图,比如瀚蓝环境。2023年8月,瀚蓝环境宣布收购新源(中国)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40%股权,新增垃圾焚烧发电规模4500吨/日,其中海外项目(曼谷)规模3300吨/日。
对于跨展海外业务,康恒环境则持有“深耕国际市场,扬帆出海”的愿景。去年11月,康恒环境与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渣打中国将为康恒环境提供全面的金融及融资服务,并积极支持康恒环境海外业务和垃圾焚烧发电与新能源项目进一步助力康恒环境拓展海外市场。
浙能锦江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2023年12月,浙能锦江环境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正式签署印尼巨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售电协议。该项目位于印尼南苏门答腊省首府巨港市,设计处理规模1000吨/日。
伟明环保也将目光放在了海外,不过他们跳出了垃圾焚烧的圈子,选择另外一条新赛道。2023年11月,伟明环保董事长项光明在印尼考察了中伟印尼莫罗瓦利产业基地项目、嘉曼高冰镍项目和青美邦湿法冶炼项目。
目前,国家正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内的一大批重点合作项目即将落地。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建立垃圾焚烧处理厂,除中东欧外,其他国家焚烧率均显著低于中国。
在国内市场紧缩的情况下,业内企业依托“一带一路”政策机遇,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除了以上这些,供热也是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转型的方向之一。资料显示,垃圾焚烧单发电的热效率仅约25%,如果热电联产,则可将热效率提高到45%-60%。如此一来,垃圾焚烧企业就多了供热这条新的营收渠道。
不过,由于“邻避”以及环保方面的要求,国内大多数垃圾焚烧厂选址较为偏远,缺乏供热网管和就近的用热用户,供热这条渠道很难被打通。随着国家对垃圾焚烧领域补贴政策的调整,迫使众企业不得不想方设法拓展营收渠道,积极研究如何利用热能。目前在这一领域,开拓力度最大的企业就是百川畅银。
2023年2月,百川畅银宣布拟在三年内投资约1.24亿元,购置270辆移动储能车,推动“移动储能供热”业务发展。同年3月,百川畅银在河南省柘城县的移动储能供热项目投运,该项目的热源来自光大城乡再生能源(柘城)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供热的用户有中牛集团和泰森食品。9月,随着几台移动储热车开进富山工业园广药白云山化学制药(珠海)有限公司厂区,华南理工大学珠海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研发的移动供热技术,也成功实现了在广东省内的首次产业化应用。
目前,百川畅银合作进行移动储能供热的垃圾焚烧企业已包括光大环境、海创绿能、浙能锦江、中节能、郑州公用、中国天楹等多家固废企业。
2023年9月,康恒环境珠海市垃圾焚烧项目和柳州市垃圾焚烧项目相继实现移动储能供热。今年1月,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政府、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又与朝阳康恒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签订集中供汽、供暖项目投资协议,总投资5000万元。3月,康恒环境还与西安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约余热供热项目,总投资约8000万元。
除了移动储热外,一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还开始铺设管网、建造换热站,变身“绿色热源”。比如陕西西咸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热电联产暨能源绿岛供热项目、广宗县生活垃圾(固废)焚烧供热供汽项目、东莞市海心沙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集中供热项目、北京安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青岛西海岸静脉产业园余热综合利用项目等,都准备或已经通过“长输”的方式抢占“供热”市场。
看来,供热的细分赛道也已成为垃圾焚烧项目营收增长的另一有力曲线,被更多企业所接受。
进入发展冷静期后,垃圾焚烧企业发现,聚焦于运营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是增加绩效最稳妥的办法,也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如何压降成本?如何推进数智化转型?如何提高发电效率?成了增收增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各企业都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
比如,三峰环境去年开展的县域小型垃圾焚烧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已完成样机研制,并申请专利22项;光大环境二十余项“五小创新”(小发明、小改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成果在项目进行推广,有效助力项目控制成本、提高工效;节能环境完成研发 200 吨/天小型垃圾焚烧装备 ,进一步提升公司固废装备研发及制造能力;天源环保6项关键研发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研发的低温高速旋流污泥干化技术成功实现工程应用;中国天楹自主研发世界首套飞灰等离子体熔融系统,成为突破新一代固体废物末端处置工艺与成套装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
技术创新的背后是大量的科研投入。年报显示,三峰环境2023年科研费用近亿元,同比上升37%。此外,上海环境、伟明环保等科研费用也比同期有所增加。
总之,每个企业的背景、实力、历史积淀不同,别人走的路不一定适合自己。如果没有海外开拓的渠道、没有并购的设想和财力。那么,稳扎稳打耕耘现有项目,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长久发展的必要选择。
当然,企业实力如果足够强悍,选择多条道路齐头并进,效果也许更加让人惊艳。总之,立足自身,脚踏实地,提高效率,多元化发展,可能正是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破解当前增长困境的有效手段。
希望未来,垃圾焚烧发电企业都能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有效应对行业新形势,站得更稳,活得更好。
中国电力网:你关心的,就是我们所关注的扫描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电力网中国电力网简介: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